刻葫芦是兰州的传统特种工艺品,即在葫芦上刻画出人物、建筑、山水、动物、文字等。最容易见到的刻葫芦,刻画的是山水风景或戏剧人物的脸谱,作为儿童玩具供应。清光绪年间,穷秀才李文斋以刻葫芦为生,所刻葫芦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闻,如《桃花源记》、...

刻葫芦是兰州的传统特种工艺品,即在葫芦上刻画出人物、建筑、山水、动物、文字等。最容易见到的刻葫芦,刻画的是山水风景或戏剧人物的脸谱,作为儿童玩具供应。清光绪年间,穷秀才李文斋以刻葫芦为生,所刻葫芦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闻,如《桃花源记》、《赤壁赋》、《兰亭序》等。他的雕刻方法,人物寥寥数笔,求其意态,强调神似;山水花卉疏淡相宜,形神兼备,重视风致;题款文字细如蚊足,点缀成行,滞洒自如。李文斋的葫芦作品被誉为全国工艺品中的绝技,驰名中外。40年代初,雕刻艺人阮光宇,把《西厢记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聊斋志异》等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巧妙地安排在葫芦画面上,并配以诗词文字,风景山水。阮氏雕技嫡熟,刻工细致,工艺更臻健全。刻葫芦艺人多在府城隍庙两廊设摊雕刻,历尽坎坷。阮光宇、王德山、王云山等老艺人的技艺精湛,雕刻出了很多精致的工艺葫芦,行销国内外。阮光宇去世后,阮文辉继承父业,博采众长又有革新。他针、刀并用,以刻、铲、刮、磨来表现中国画的勾勒、点垛、皴擦、仿刻出国画家的泼墨、写意山水,与徐悲鸿、齐白石的画风笔意。兰州的刻葫芦《东坡赤壁夜游图》,在只有7平方厘米的葫芦上刻一叶扁舟,舟中坐6人,神态各异,榔榔如生;舟外远山近树,疏密有致。另一侧刻537宇的《前赤壁赋》,字迹秀媚,工整清丽。《婴戏图》,刻有正在嬉戏的120多个孩子,干姿百态,构思奇妙,堪称兰州刻葫芦的绝伦杰作。
转载请注明来源:
中国特产供求网 »
刻葫芦:https://www.wzhile.com/news/202502/10/1038.html